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7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政府单一主导、政府与开发 商合作的社区更新模式与业主的自主更新需 求产生了矛盾。针对现有研究对社区更新的 系统性缺乏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视角出 发,通过构建“参与主体—程序设计—法规 政策—资金调配”四维框架,分析现行社区 更新模式与业主自主更新需求产生冲突的内 在机制。在优化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 种适应业主自主更新需求的理论模式。桂华 邨业主自主更新失败的实践案例证明了本文 所提出的四维框架的重要性。最后,从政府 视角对我国社区更新机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过调研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京为例)梅雨季节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状况,并分析3种不同建筑能耗计算模型(整体建筑热湿空气流动耦合模型HAM,传递函数模型CTF,有效湿渗透深度模型EMPD)的准确性。数值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编写,使用调研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梅雨季节典型气象参数模拟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在2013年梅雨季节,多数时间内建筑室内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高于7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种能耗模型对室内温度模拟的差异较小,而对室内湿度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CTF模型误差最大。结果显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当房间换气次数小于2 ACH时,围护结构对于室内环境湿缓冲的作用明显,选择合适的吸放湿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县域城镇用地的信息问题,该文以2010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以典型的山地城市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比较和分析常用的城镇用地提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借鉴分层分类法的思路,综合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结合地形调节植被指数、多波段谱间关系法结合改进型归一化水体指数、归一化裸土指数结合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对长汀城镇用地进行提取,总体精度超过85%。分析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城镇用地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案例分析并基于对偶图的思路提出了一种诠释建筑空间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空间组织逻辑与设计的关系,并通过一个案例证明了通过改变空间组织逻辑对建筑空间进行操作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转化为计算机代码并进行生成设计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6.
傅筱 《建筑学报》2012,(10):38-39
1形式来源建筑形式的来源是综合而多样的,场地、功能、空间、视觉、构造等均是建筑形式产生的源泉,然而形体节能与建筑形式的关系似乎难以被重视,因为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节能容易变成一种阻碍而影响了建筑师的构思,于是节能常常被当作一种后补的设计叠加进建筑设计过程之中。也即是说,通行的节能设计是在设计完成之后依靠材料的保温性能等达到节能指标,但是  相似文献   
7.
卢伟 《中华民居》2012,(6):201-202
文章描述了东南沿海地区石砌水渠的建造规律和方法根植于当地盛产的花岗岩石材,采取源于传统民居建造中的石材模数和砌筑方式,并展示了石材在高度上发展的可能性。对石砌水渠独特的结构进行思辨,并倡导对当代民间自主建造丰富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小西湖地块为例,深入探 讨城市设计在传统街区城市更新中的基础、 角色、手段及成果形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 品质、提高容积率、保护历史地段结构和提 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本着社会公平立场、 城市记忆立场与城市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立 场,通过基于历史成因的和基于整体市民利 益的两种分配方式,城市设计最终认可城市 形态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扩大居民/市民/游 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实现居民与建设主体多 方获益。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显得更为棘手与紧迫。产权私有化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但乡村私有古建恰恰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导致私有古建筑面临物质性损坏、功能性腐朽等困境。该文以南京市江宁佘村的潘氏宗祠与潘氏住宅的保护为实证分析,通过深入访谈,发现私有产权下产权人不作为、古建保护主体缺失以及多方博弈是乡村私有古建保护困境的诱因。最后,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提出未来优化乡村私有古建保护的建议,包括明确产权内涵、灵活配置产权以及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肖亮平 《江苏建筑》2015,(2):107-110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材料技术日新月异,幕墙技术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而玻璃幕墙的设计越来越受国内外建筑师的青睐,玻璃幕墙的特点主要给人以轻盈、美观之感,虚实对比,空间划分,材料质感,让人从远观或近看都给人一种时代的美感,我国最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是北京1985年建成的长城饭店,,这个被称为建筑"衣裳"的诗意建构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诗意,人们在审美、节能、环保上看到了玻璃幕墙的主流方向。相对于金属、石材、陶土幕墙,玻璃幕墙的"诗意"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